首页 > 宏观经济 > 运行数据 > 国内数据 > 2010年1-3季度苏州市经济运行情况

2010年1-3季度苏州市经济运行情况

来源:苏州市统计局 我要评论

2010年以来,面对比较复杂的经济形势,全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三区三城”的总目标,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为重点,积极把握经济稳定向好的总体趋势,注重稳定发展和加快转型相结合,经济增长和民生改善相结合,巩固优势和推进创新相结合,着力解决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1-3季度全市经济平稳发展,运行基础进一步巩固,内生动力明显增强,经济结构逐步调优,增长质量有效提升。

1.从三大产业看,一、二、三次产业协调增长,生产运行节奏平稳。

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夏熟粮油丰产丰收,夏粮总产量33.1万吨,增长7.4%,秋粮总产量预计80万吨以上。1-3季度,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65.6亿元,同比增长6.7%。工业生产快中趋稳。1-3季度,全市工业总产值20836亿元,同比增长24.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7996亿元,同比增长25.1%。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2168亿元,创历史新高。产销衔接良好,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98.5%,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比上半年提高0.1个百分点。

主导产业稳定发展。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完成产值11155亿元,同比增长25.9%,比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速高0.8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62%。新兴产业占比提升。新型平板显示新材料智能电网物联网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能源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工业产值4997亿元,同比增长31.3%,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6.2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27.8%,比上半年提高6.7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产业增速分别达63.8%、40.9%和35.6%,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服务业稳步增长。1-3季度,全市完成服务业税收收入433.3亿元,同比增长34.2%,服务业对全市税收增长的贡献度达到54%。从行业发展看,生产性服务业和消费性服务业、传统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呈现齐头并进的格局。苏州港港口货物吞吐量2.42亿吨,增长36.9%;集装箱运量265.96万标箱,增长37.2%。全市接待入境游客175.44万人次,同比增长19.5%;旅游外汇收入8.56亿美元,增长21.4%。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良好,基本形成了软件设计、动漫创意、研发设计、生物医药金融数据处理和物流供应链管理等六大服务外包产业集群。1-3季度,全市完成接包合同额15.27亿美元和离岸执行额8.78亿美元,同比增长41.0%和37.8%,分别占全省的24.1%和29.3%。

2.从三大需求看,投资、消费、出口协同拉动,发展动力比较强劲。

内生需求稳定拉动。1-3季度,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700.58亿元,增长18.4%,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抽样调查数据显示,1-3季度,市区居民人均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类消费增长20.2%、交通和通讯支出增长15.8%,与此消费特点相对应的热点商品带旺了市场销售。

投资方式加快转型。1-3季度,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52.7亿元,同比增长19.3%,增幅同比提高7.8个百分点。呈现三次产业投资均衡增长、实体投资明显加速、新兴产业投入扩大、技术改造比重提高的良好态势。第一、二、三产业投资分别完成6亿元、1146.1亿元、1500.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9.9%、19.4%和19.2%。工业投资增速由一季度的10.7%、上半年的15.9%上升至前三季度的19.8%。工业技术改造投资801.4亿元,占工业投资的70.3%。新兴产业投资402.5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15.2%。对外贸易明显恢复。1-3季度,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2007.4亿美元,其中出口1104.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43.7%和40.5%。9月当月完成出口141.9亿美元,比8月份增长12.9%。进出口总额列上海、深圳、北京之后,居全国第4;进出口增幅高出全省、全国平均增幅2.0和5.8个百分点。对欧盟、美国、日本传统主体市场出口增长38.1%,占比为60.3%;对非洲、拉美、东盟等新兴市场出口增长47.4%,份额逐步扩大。利用外资保持稳定。1-3季度全市实际利用外资71.7亿美元,其中9月份利用外资7.7亿美元,增长52.2%。

3.从三项重要支撑指标,金融机构贷款、财政支出、科技创新来看,经济发展基础得到夯实。

金融业发展提速。苏州银行挂牌开业,一批银行、证券保险等专业金融机构和股权投资等新兴金融机构加快集聚。9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3609.8亿元,贷款余额10558.6亿元,分别比年初净增2159.3亿元和1526.3亿元,同比增长22.8%和21.2%,贷款增速与增量均列全省各市第一。

1-3季度,全市地方一般预算支出481.89亿元,同比增长18.8%。其中用于教育、环境保护、医疗卫生交通运输等公共服务支出增长33.2%。自苏州被批准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以来,全市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转型升级的着力点,加快科技创新投入、构建区域创新体系。1-3季度,全市财政科技经费投入达到20.87亿元,同比增长20.3%。新增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24家,累计812家。1-9月,全市专利申请量46834件,授权量28521件,均列全国大中城市第二位。目前全市已建成省级以上内外研发机构、企业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各类科技创新载体390家,各类科技创业孵化机构实现了五市七区的全覆盖。

4.从三大景气指数来看,企业景气指数、企业家信心指数、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传递实体经济加快恢复。

三季度苏州市企业景气指数为139.65,处在中度景气区间。与二季度相比,服务业景气指数上升明显。上升幅度最大的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为138.89,比上季度上升11.1点;其次是社会服务业,为181.08,比上季度上升7.0点;住宿和餐饮业为158.62,比上季度上升6.9点。

企业家信心指数小幅上行。三季度苏州市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39.75,与上季度相比小幅上升2.7点,继续保持在中度景气区间运行。

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小幅上升。9月份PMI为53.8%,比上月上升2.1个百分点,显示当前国内需求继续回升、经济转向平稳增长。

5.从三方收入看,政府、企业、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运行质量有所改善。

宏观效益稳定提高。1-3季度,全市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668亿元,同比增长21.8%。税收收入占比有所提高,实现税收收入599.6亿元,同比增长23.8%,占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达89.8%。微观效益明显改善。1-3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7605亿元,实现利税1034亿元,其中利润80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3%、38.6%和50.4%。呈现利润增幅高于利税增幅、利税增幅高于销售增幅的态势。企业亏损面21.9%,同比下降5.5个百分点,比上半年下降2.6个百分点。全市工业经济效益指数193.78,同比提高13.2个百分点。

居民收入稳定增长。1-3季度,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1922.5元,同比增长10.7%,其中工资性收入14461元,同比增长8.7%,转移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为8239.4元和1028.5元,同比分别增长14.2%和9.4%。全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3281元,同比增长12.2%。9月末,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4599.4亿元,比年初增加645.4亿元,同比增长16.7%。物价水平总体稳定。1-3季度,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升2.8%,价格涨幅与上半年持平。

承接去年下半年的回升态势,全市今年经济总体呈现稳步向好走势,但受去年同期基数逐步抬高,美日欧发达经济体市场复苏波动、人民币加快升值,节能减排任务艰巨等综合因素影响,经济运行中的一些问题和矛盾需要引起高度关注。主要表现在:

1.部分指标增速放缓。1-3季度,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工业总产值、外贸进出口等一些指标的增速分别比上半年回落了1.8、1.2和10.7个百分点。同时由于去年经济刺激政策推动效应的减缓,今年前三季度,以政府为主体的基础设施投资完成548.9亿元,同比下降0.8%。

2.外贸出口形势不容乐观。自今年6月份重启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已升值了2.6%,日本采取零利息政策、美国采取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美元出现较大幅度贬值,这均不利于出口回升。其次,国际贸易摩擦加剧,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升温,我市出口加工型企业面临挑战。

3.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力度空前。继今年4月出台的房地产新政“国十条”后,9月底,国家有关部委又出台了进一步调控房地产市场的“国五条”,力度空前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将逐步显现。

4.节能降耗力度加大,一定程度影响工业生产。今年以来,我市加强了对冶金、石化、化工造纸等高耗能行业的节能减排管理,随着淘汰落后产能,控制高污染、高排放的节能减排的力度加大,工业生产增速不可避免会受到一些影响。

5.企业经营压力有所增强。由于国际原油、铁矿石有色金属粮食、豆类等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输入性和内生性通胀会带来生产成本的上升。随着全国范围内高耗能产品产能的压缩,钢铁等相关产品价格出现上涨,9月全省钢材价格同比上涨17.1%,环比上涨3.5%。1-3季度,全省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涨幅低于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涨幅6.2个百分点。企业景气指数中三季度的盈利(亏损)变化指数比上一季下降了12点。企业生产经营压力加大。

根据当前经济运行情况,结合国际国内的经济形势分析判断,四季度的经济运行仍将保持目前稳中趋缓的态势,向好趋稳的总体格局不会改变。经济发展过程中仍要注意协调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即当前和长远的关系,保增长和调结构的关系,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的关系,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关系,内生发展和外向带动的关系,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的关系,围绕建设“三区三城”的总要求和全年目标任务,在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加快转型升级,为“十一五”收好尾,为“十二五”起好头。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苏州市统计局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kf@51baogao.cn)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订购流程联系我们常见问题典型客户人才招聘手机访问RSS订阅 京ICP备11020891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42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