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全球绿色经济转型背景与核心驱动力分析
第一节 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协同效应
第三节 循环经济与资源效率提升的迫切性
第四节 绿色金融体系构建对产业投资的催化作用
第二章 全球绿色经济市场规模与区域竞争格局
第一节 2020-2025年全球绿色经济规模及增速
第二节 欧洲: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对产业链的重构影响
第三节 北美:ira法案下新能源补贴与产业回流效应
第四节 亚太:中日韩碳中和承诺与东盟绿色基建投资热潮
第三章 中国绿色经济发展战略与政策环境
第一节 “双碳”目标与“1+n”政策体系的衔接逻辑
第三节 绿色信贷、专项债与esg披露制度的协同推进
第四节 2020-2025年新政解读:新能源汽车积分制、光伏用地规范
第四章 绿色技术创新图谱与产业化瓶颈
第二节 技术商业化难点:成本曲线与规模化应用场景匹配度
第三节 跨界融合趋势:ai+能源管理、区块链+碳追溯
第五章 绿色产业链重构与价值链分布
第一节 上游:稀土、锂资源绿色开采技术对成本的影响
第二节 中游:零碳工厂认证标准与智能制造渗透率提升
第三节 下游:绿色消费行为变迁与产品碳标签接受度调研
第一节 光伏行业:topcon vs hjt技术路线竞争格局
第二节 海上风电:漂浮式机组与深远海运维成本优化路径
第三节 氢能产业链:绿氢制备经济性临界点测算(2025-2030年)
第七章 循环经济实践:废弃物资源化与产业园区升级
第一节 动力电池回收网络覆盖率与金属回收率区域差异
第二节 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技术标准与市场化推广难点
第三节 化工园区“无废城市”试点案例的经济效益分析
第八章 绿色交通与智慧城市协同发展模式
第一节 新能源汽车与v2g(车网互动)商业模式可行性
第二节 城市级碳监测平台建设与交通拥堵碳减排量化评估
第三节 无人驾驶共享出行对传统交通碳排放的颠覆效应
第一节 精准农业技术降低化肥使用强度的实证研究
第二节 林业碳汇项目开发与ccer交易市场活跃度关联性
第三节 生物育种技术对耕地休耕政策的补偿机制
第十章 绿色金融工具创新与风险管控
第一节 转型金融债券支持高碳行业技术改造的案例研究
第二节 碳期货价格波动率与能源企业套期保值策略
第三节 esg评级分歧对跨国企业融资成本的影响
第十一章 重点企业竞争力评估与商业模式对标
第一节 央企领跑者:国家电投、中石化绿氢项目投建运营模式
第二节 民企创新样本:宁德时代“零碳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
第三节 国际巨头本土化策略:特斯拉储能与西门子工业脱碳方案
第十二章 绿色经济投融资热点与风险预警
第一节 2020-2025年pe/vc重点赛道:储能系统、碳资产管理软件
第二节 地方政府专项债支持绿色基建的回报率测算
第三节 产能过剩风险:多晶硅、电解槽扩产潮与需求匹配度
第十三章 国际经验借鉴:德国能源转型与新加坡绿色城市实践
第一节 德国《可再生能源法》(eeg)修订对电价机制的影响
第二节 新加坡碳税分级制度与跨国企业亚太总部选址关联性
第三节 经验本土化挑战:制度差异与技术适配成本
第十四章 绿色经济与“十五五”规划衔接策略
第一节 产业规划衔接点:新型电力系统、近零能耗建筑
第二节 区域协同路径:京津冀新能源消纳与长三角碳普惠互通
第三节 制度创新前瞻:用能权交易与绿证市场并轨可行性
第十五章 未来十年趋势预判与战略建议
第一节 技术革命临界点预测:可控核聚变、直接空气捕集(dac)
第二节 地缘政治变量:关键矿物供应链“去风险化”趋势
第三节 企业行动纲领:碳关税应对、产品护照与绿色品牌溢价
图表目录
图表:全球绿色经济规模与能源结构转型相关性(2020-2024)
图表:欧盟cbam覆盖行业碳排放强度阈值(2022-2024)
图表:中国碳市场成交价格与配额供需关系(2023-2024)
图表:topcon与hjt光伏组件lcoe对比(2025年预测)
图表:主要省份林业碳汇项目开发进度与ccer签发量
图表:储能系统投资回报周期敏感性分析(不同电价场景)
图表:绿氢成本下降曲线与化石能源制氢临界点预测